起盟生活 宋·刘松年《傀儡婴戏图轴》 “ 童年,是每个人必然的经历。 儿时玩乐点滴,更是许多人依旧难忘回忆。 成人往往对生活感到无趣, 差的或许就是这份稚朴童真吧? 拥有一颗童心并不是幼稚, 而是在面对这复杂的世界 仍能有一颗充满好奇和热情的心, “婴戏图”是以儿时玩乐为题材的中国绘画类型, 早见于秦汉以前的工艺艺术, 唐代出现以孩童玩耍情景为主的表现, 发展至宋元以后,成果斐然。 ” 历代古画里的儿童 苏汉臣《婴戏图》 18.2×22.8公分天津市博物館藏 苏汉臣《婴戏图》 从魏晋时期开始,中国古代的人物画家就将儿童形象纳入人物画中,到了隋唐,专门以表现儿童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婴戏图产生,并最终成为独立画科。在宋代,婴戏图走向了成熟,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婴戏画家及作品。 宋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绢本设色197.5×108.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汉臣《秋庭戏婴》描写庭园中的孩童嬉耍活动,画面右侧为高耸奇石与芙蓉,一对孩童弯身专注地拨玩枣磨,一男一女的孩童组合,梳着双髻的女童,似乎正向年幼男童说明拨动枣磨的窍门,呈现了天真童趣的气氛。画中孩童虽是稚幼神态,但一动一静之间却都流露着和谐安乐的情调,在讲究热闹的婴戏图绘中显得独树一帜。 宋苏汉臣冬日婴戏 绢本设色196.2×107.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冬日婴戏》也是描写庭园中的孩童嬉耍活动,左侧画奇石、梅、竹、山茶,一对孩童手舞足蹈地逗弄着小猫,手持五色棋的梳髻女童,像是护卫着手执红线的男童,呈现了手足融洽的气氛,对于猫儿毛色、姿态的掌握也相当生动。苏汉臣活动于北宋、南宋之间,生平不详,依据画史记载其为善画婴孩名手。 北宋苏汉臣《灌佛戏婴》 画中的小孩的活泼一览无余,孩子们在玩“过家家”:一个孩子跪下模仿大人礼佛,一个孩子手抬佛像,还有一个孩子手持水瓶灌佛,另一孩童手捧花篮,装扮成佛教信徒模样,模仿大人浴佛仪式。 元佚名《秋景戏婴图》 秋郊明月下,六婴儿穿各色绣花长衫,在大树坡石间嬉戏,或捧花提篮,或抚弄兔儿,或招呼同伴,前有盤,盛秋季应时水果。 五代周文矩(传)《婴戏图》 此画旧传周文矩之作,实为明人仿制。周文矩是五代南唐画家,塑造了许多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对儿童生活的描写,颇为生动,开宋代专门描绘儿童题材的先声。 南宋陈宗训《秋庭戏婴图》 画面中右边两个小孩争夺一柄木枪,搦手蹬脚,气势十足。旁边另一小孩持枪回望,蹑手蹑脚,意欲躲开这场争斗。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十分可爱。 清丁观鹏《照盆婴戏图》 图绘三个男童正探视水中的倒影,互相嬉笑,甚觉新奇有趣。另有一男童拿着扇子从屏风后走出来,好奇观望。 苏汉臣《开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汉臣《灌佛戏婴图轴》 159.8×70.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汉臣《侲童傀儡图》23.6×23.2厘米 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局部 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局部 苏汉臣《货郎图》 苏汉臣《货郎图》 苏汉臣《蕉阴击球图》 苏汉臣《杂技戏孩图页》 李嵩《货郎图》 唐周昉《戏婴图》 30.8×48.5厘米绢本设色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 陈宗训《蕉石婴戏》图页 陈宗训《蕉石婴戏》图页 苏焯《端阳戏婴》 宋佚名《狸奴婴戏图》 宋佚名《扑枣图》 元佚名《婴戏图》 END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廖伟夫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