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七月七观天河:首秋佳夕的浪漫星会

2023-03-31| 发布者: 奎文资讯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农历七月,夏转入秋。《说文》释“七,阳之正也”;在《周易·复》卦爻辞中,数字“七”有“反复”、“归来......
算手机号码吉凶 http://www.zhazou.com

农历七月,夏转入秋。

《说文》释“七,阳之正也”;在《周易·复》卦爻辞中,数字“七”有“反复”、“归来”的意思:“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汉代徐整的《三五历纪》中述:“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汉书·律历志》中记:“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在初民的时间观念中,双“七”重叠,更被赋予了神秘而特殊的寓意。

“七月七”有诸多节日别称,如“首秋、星期、仙期、绮节、罗织节、巧日、乞巧节”等等。“首秋佳夕”之称,源于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多伴左右,立秋之后即将开启秋天的收种。谢灵运《七夕咏牛女诗》描写道:“火逝首秋节,新明弦月夕。月弦光照户,秋首风入隙”。谚语“七月七,掐谷吃”,“七月七,晒谷米”,此时节,农民祭祀天地、先祖,既要感恩首秋的第一批收获,同时也要对大秋的丰收年景作出祈愿,极为笃恳。

“七月七”与丝帛、纺织主题紧密相联,故称“罗织之节”、“绮节”,这与主司纺织的星神——织女相关。南朝梁武帝《七夕》诗云:“妙会非绮节,佳期乃良年。”明人夏完淳的《秋怀》诗之五也提及:“佳期非绮节,妙会乃凉夕。”清《渊鉴类函·岁时·七月七日》述:“绮节,是夕乃罗织之节也。”此外,“乞巧节、穿针节”等,以七夕节俗来命名,多表现这一古老节日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一、星象崇拜与牛女传说

“七月七,观星河”。追求秩序的古人“仰以观乎天文,俯以察乎地理”,将天空的星宿规划得井井有条,并与地面区域一一对应,被称为“分星”与“分野”。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灵宪》云:“星也者,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跱,各有逌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于是备矣。”这种朴素的自然观与宇宙观认为,亘古存在的星空与世间万象存在着“天人对应”的关系。先民积累了丰沛的星象知识,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了二十八星宿的完整名称。湖北曾侯乙墓发掘的漆箱盖面上就描有一幅星图,展现了天空的星宿,北斗是北面天空的象征,而二十八宿则在南面天空循环往复。

古人通过观测星宿的位置来测定岁时季节。《大戴礼·夏小正》记:“汉案户。汉也者,河也。案户也者,直户也,言正南北也。”意思是银河在夜空中旋转,到了七月,银河正好南北垂直竖立起来了。窗案门户朝南,此时银河刚好直立在门窗中。《诗·大雅·云汉》云:“悼彼云汉,昭回于天。”也指出了宽广明亮的银河在夜空中“运转”的天体规律。

“天河之西,有星煌煌”,称“牛郎星”;“天河之东,有星微微”,为“织女星”,明亮的双星分隔于银河两岸。牛郎星的东南方有六颗牛宿星,似牛角的轮廓;而织女星的东南方有四颗渐台星,组成的四边形状似一部织机,故而以世间最为朴实的形象,贴切地为双星命名。牛郎、织女二位星神各司其职,《史记正义》曰:“牵牛星不明,天下牛疫死。”又述:“织女三星主果菔、丝帛、珍宝。”“(三星)暗而微,天下女工废;明,则理。大星怒而角,布帛涌贵;不见,则兵起。”可见其在农耕社会中至关重要的地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奎文资讯网 X3.2  © 2015-2020 奎文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