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四年来首家 保险公司上市之路为何漫长?

2023-03-16| 发布者: 奎文资讯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摘要:保险公司上市需要满足大量条件,较为严苛的上市要求已经筛掉大部分保险公司,叠加前些年大量资本涌入......
雅思写作知识点

  摘要:

  保险公司上市需要满足大量条件, 较为严苛的上市要求已经筛掉大部分保险公司,叠加前些年大量资本涌入保险业暴露的一系列弊端,例如股权关系复杂化、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保险公司沦为大股东的“提款机”等,因此从政策面看,保险公司上市呈收紧之势。

  10月15日,证监会在官网发布的《关于核准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批复》显示,核准阳光保险发行不超过39.68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全部为普通股。完成本次发行后,阳光保险可到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这意味着,阳光保险距离H股上市又迈进一大步。

  自2018年11月,中国人保登陆A股市场后,四年来再无境内保险公司上市。若此次上市成功,阳光保险将成为银保监会披露的法人机构名单中第10家上市险企。

  阳光保险上市尚待聆讯

  根据要求,保险公司上市需满足两个财务方面的条件。一是最近3年连续盈利,且3年净利合计超30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二是没有未弥补亏损实现累计盈利,即历史所有亏损都需补上。

  资料显示,阳光保险于2005年7月成立,是国内13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之一,拥有财产保险、人寿保险、信用保证保险、资产管理等多张保险牌照,近年来也开始布局医疗健康及养老产业。

  从阳光保险近3年的保费收入及净利润指标来看,呈逐年上升态势。阳光保险发布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阳光保险总保费收入分别为879.07亿元、925.69亿元、1017.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约为51亿元、56亿元、59亿元。平安证券数据显示,其中,2021年阳光人寿总新单保费335.88亿元,同比增长4.48%;新业务价值约30.15亿元,同比增长4.36%,呈现逆势增长之势。

  从更长时间看,2007年至2021年的15年间,阳光保险的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可以达到26%,相比起同期保险行业的原保费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高出11个百分点,而阳光保险的总资产从2007年末的111.46亿元,发展到了2021年的4416.23亿元,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比起同期的保险行业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高出13个百分点。

  从数据上看,阳光保险财务数据已符合上市标准,真正实现上市还需等待港交所的上市聆讯。

  保险公司上市难

  保险机构上市难,似乎已经成为近几年不断被提及的话题,从2018年至今尚未有保险机构登录资本市场。尽管如此,众多保险机构并未停止过上市的脚步。2021年12月,证监会接收国元农险IPO申请材料;今年上半年,利安人寿董事会提出“三年再造一个利安,争取早日上市”的战略发展目标。此外,包括泰康保险、民生人寿、百年人寿、合众人寿、中融人寿等公司均有透露过上市的意向。

  但截至目前,只有9家保险公司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其中,已登陆A股的5家保险公司分别为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另有4家险企为单独在港股上市的保险公司,分别为中国太平、人保财险、中国再保险、众安在线。对于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来说,我国上市险企显得有些“薄弱”。

  保险公司上市为何难?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保险公司上市需要满足大量条件,如在A股上市除了对财务数据的要求,还需要满足发行人的股份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以及近3年主业、董事、高管无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变更等公司治理方面的要求。同时,还需满足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董事、监事、高管和资金管理等多方面严格的监管要求。

  上述这些较为严苛的上市要求已经筛掉大部分保险公司,叠加前些年大量资本涌入保险业暴露的一系列弊端,例如股权关系复杂化、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保险公司沦为大股东的“提款机”等。也因此,从政策面看,保险公司上市呈收紧之势。

  另有市场人士表示,行业业绩和上市险企的股价表现,也是影响保险公司上市热情的两个重要因素。近几年,受多方种因素影响,保险行业发展速度放缓,上市险企股价走势疲弱。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保险板块在二级市场表现疲弱。2021年A股保险板块在跌幅榜位居第二,相关公司的估值不断回落。

  前景向好趋势不变

  尽管上市之路走得不容易,但登陆资本市场仍是保险公司获得资本补充最为便捷、理想的渠道。同时,对部分保险公司来说,上市有利于引入战略投资者、吸引市场化专业人才、提高董事会的专业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这有利于公司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知名度也将显著提升。

  有业内人士表示,整体上看,当前资本市场对保险行业的态度从多年前的热捧转向中性甚至偏谨慎,但这并非是对行业长期发展抱有悲观看法。在当前的发展模式和格局之下,保险公司要想取得长期可持续性的好成绩,需要坚定地向正确的方向走。

  “显然,苦练‘内功’是保险公司必须要走的路。”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随着金融可及性提升和金融产品的融合创新,人们对复杂金融产品、专业咨询服务及服务水准的要求越来越高,保险业的发展前景依然被业内看好,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向好,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保险的需求呈稳步增长的态势。

  从人身险方面看,代理人制度的改革与探索必然伴随着销售人员从人海战术向精英化转型,代理人组织机制、薪酬结构等优化调整,逐渐形成精英化代理模式,以更好满足客户日益专业、多样化的需求,提高行业规模与质量。

  从财产险方面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财产险公司过于依赖车险业务,业务模式较为单一。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速放缓,车险保费增速渐趋疲软。叠加车险综合改革的短期效果,非车险业务亟须快速发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更全面地服务客户。

  对于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多位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保险业坚持回归保障本源,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无论保险市场是否即将迎来第10家上市险企,坚定不移地走修炼“内功”道路是发展的正确途径。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虽然当前保险行业增速出现一定的下滑,但整体前景非常好。健康、养老、财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都会给保险业带来增长空间。同时,政府重视度、民众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所以保险业是具有朝阳行业色彩的行业。在多个因素影响下,虽然行业短期面临挫折,但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奎文资讯网 X3.2  © 2015-2020 奎文资讯网版权所有